作品裡永遠會說話!姜濤如何以音樂帶出心理情緒學、人生觀、世界觀?
姜濤常掛口邊一句「用作品說話」,他不是紙上談兵,而是真的實行。從他的「十胎」音樂作品中,你能真誠地感受到他對音樂的堅持。在這一首《作品的說話》正正帶出對「反戰」明確的信息,帶領大家走進更廣闊的世界觀和音樂國度。加上,MV電影感很重,的確會讓人多次細味。而姜濤在23歲的生日願望,他說:「當然係世界和平。」相信這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願望。
#關於世界觀:《作品的說話》
曲:Gareth.T 詞:小克 編:Gareth.T 監:Edward Chan / Gareth.T
如果九胎《鏡中鏡》是姜濤了解並尋回內在自我的過程; 那來到第十胎《作品的說話》,就如姜濤想帶出的訊息:他向外界呼喊及勸勉的心聲,傳遞反戰訊息,向外界宣揚愛同和平。相信這一個作品在此時此刻,大家也會聯想起俄烏戰爭,種種不安的局勢。而姜濤曾表示他的作品能緊貼時勢,緊貼時下發生的事物,因此,他的歌能帶來不同的希冀,給予大家能量。
#一首歌.一句話.每個都隱藏意義
細味留意《作品的說話》的MV,你會發現在 MV 片尾,陸續插播了幾張黑白照片。如果以電影角度來說,它大多是「彩蛋」。可是,來到這一首歌絕對不是「彩」,而是沉重的心「黑白」。其實是在對應歷史,把以前人民所經歷過的戰爭事跡帶進了歌詞。
「見證半個廣島 炸碎了 那張照片」
於1945年拍攝,廣島原爆後那幀經典黑白照片。在1945年8月6日,這是人類戰爭史上出現的第一枚原子彈,導致人民傷亡,這些無辜的平民只剩黑白和絕望。
「少女困鬥室,晦暗裏記載那一本書」
於1947年以荷蘭文出版,有關一個 13 歲女孩 Anne Frank,在納粹德國入侵荷蘭的二戰時期與家人躲藏在一處地下密室之中。兩年間,她每天錄下筆記,寫出當天的感受, 而撰成的《安妮日記》。
「勸你去猜想 世界無國界 那一闋歌」
於1971年灌錄,John Lennon 一首知巷聞的歌曲《Imagine》。這首歌背後宣揚的是世界和平、反戰的信息。
#關於人生、負面情緒:《孤獨病》
曲:林奕匡 詞:陳詠謙 編:黃兆銘 監:Edward Chan
姜濤自小朋友不多,而且是家中獨子,因此他非常渴望有兄弟姊妹,因為能有一個依靠,不用自己承擔所有事。這首歌正正能「自癒.癒人」,他更挑戰擔任導演,親自為《孤獨病》MV執導,並挑戰高難度一鏡過拍攝,呈現最真實的「孤獨感」。即使在人生當中遇上幾多人都好,有些時候;有些事情;有些場合⋯⋯總要獨自面對,又或試著面對。
當中歌詞:「當你再哭也沒結果 找不到那心理藥房 別遺忘還有我 同樣在那些陰影 跌下過」。這一句感受蠻大的,遇到低落、痛心的時候根本不是找一所「心理藥房」就能解決得到,難道吃一顆阿士匹靈就能「止痛」嗎?不,人們最想的是「沿途多得有人 長留在我附近」。
#關於心理學:《鏡中鏡》
曲 :Gareth.T 詞 :小克 編 :Gareth.T / Y.Siu / Ariel Lai / Big Spoon 監 :Edward Chan / Gareth.T / Y.Siu / Cousin Fung
《鏡中鏡》以姜濤的經歷為背景,展現自己在成名後面對外界一切聲音時從抗拒逃避(對應:姜B 姜B 不想被稱得意)、急於反駁(對應:以 一首歌曲 數百個字 賜我力量 用力訴)、反省領悟、最後從容面對的心路歷程(對應:解開傷口 細意探視 領我頓悟 用力吐)。
為什麼是是「鏡」?因為「鏡中自我」(Looking-glass self)是由美國社會學家Charles Cooley所提出的概念,他認為所有關係都是一面鏡,自我意識就是從別人如何看自己而建立。當中,「根本我是濤」這句歌詞正正是全曲的精髓,展現「從抗拒逃避->到反抗反駁->到反省領悟」三種心理層面。